江苏分校 山东分校 浙江分校
服务热线0551-62827270
扫一扫博学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辅导资料 » 申论
辅导资料
2020年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稳就业保障民生之本
发布时间:2020-06-18 15:14:59    |    发布人: 博学教育    |    点击次数: 1758

    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安徽博学教育(www.ahbxgwy.com)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稳就业 保障民生之本”。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背景链接】


报告摘要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稳就业,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


报告指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报告还指出: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千家万户。可以说,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社会,也是稳民生、稳人心。


[权威论述]


要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及时正确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纠纷。


——习近平


要切实维护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帮助广大劳动群众排忧解难,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习近平


我们要倡导勤劳俭朴、努力奋进的社会风气,让所有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尊重。


——习近平


任何一名劳动者,无论从事的劳动技术含量如何,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造就闪光的人生。


——习近平


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


——习近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习近平


就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一个人没有就业,就无法融入社会,也难以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


——习近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


——习近平


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


——李克强


要把就业放在优先位置,着力抓好大学毕业生、转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李克强


有了就业,才会有收入,才会有社会财富的创造。


——李克强


保就业,不让经济滑出合理区间,就是不能出现“失业潮”。


——李克强


就业好不好,这本身也是经济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


——李克强


我们要立法规,坚决打击那些恶意欠薪的行为,确保农民工打工有机会,而且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要看到他们是无数家庭的希望。


——李克强


[重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以食为天,人生在世,吃、穿、住、行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必须得到最基本的保障。否则,所谓“民生”就无从谈起。而要如此,唯有稳定就业。就业保障乃生存保障,在任何时代、任何时候,劳动所得都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收入来源,是云云众生维持生存、实现发展的基本保障。稳定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事关劳动者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首先必须关注就业、重视就业、促进就业、稳定就业。


就业是稳定之基。全面小康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而社会的稳定取决于人心的稳定,人心的稳定取决于就业的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讲,稳定就业就是稳定社会,在社会转型期其现实性和重要性尤为凸显。稳定就业、充分就业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减少贫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根子上实现社会的稳定。


就业是发展之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发展最重要、最首要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应该成为抓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把开辟就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实现稳定就业、促进充分就业,作为推进发展的首要任务,稳定就业、充分就业,既是推进发展的条件,也是体现发展的标志。


就业是安邦之策。民者国之本。稳定就业、充分就业,是对民生真正的重视,是对稳定有效的保障,是对发展本质的要求,是对社会重大的责任,是对民众有没有感情、对社会是不是负责的重要体现。在当前经济调结构、社会临转型的大背景下,对我国这样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积极妥善地解决好就业问题尤为重要。这样,“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劳者有其岗”,就能真正成为现实社会的“新常态”。


[问题]


从就业结构来看,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方面,一些传统制造业、服务业面临劳动力短缺,常年用工不足,另一方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一部分低技能劳动力,他们通过转岗实现再就业的机会较低。二是在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过程中,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每年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有上百万人。三是受“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不断增加,高技能高报酬岗位和低端岗位增加,而中间层次的就业机会减少。如果经济转型放缓,将不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从就业质量来看,我国就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首先,高质量就业岗位不足,大部分劳动者在劳动生产率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不高、社会保障不足的岗位上就业,职业层次低;非标准就业、灵活就业仍然占据较高比重,他们的就业稳定性低、流动率高、就业保障程度低;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中,一半未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基本上没有机会实现高质量就业。其次,劳动力市场分化严重,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远未形成。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远低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水平;农民工在城镇还不能获得平等待遇;地区间就业水平差距较大。如果经济转型放缓,同样也将不利于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目标。


新一轮产业革命对就业带来冲击。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既增加了就业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重新组合。这种变革使得就业机遇和失业风险同时增加。一方面,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另一方面,也摧毁着一些传统产业及其就业岗位,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并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素质和学习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已有的就业培训理念和制度政策服务提出了新挑战。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就业形势严峻。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也会导致今年就业形势严峻。“全面优先”“千方百计”是稳就业政策响亮的形容词。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


[对策措施]


稳就业关键在于稳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约80%的城镇就业岗位。对中小企业来说,用工难往往与资金支持难、订单交付难、产业链配套难等问题相伴而生。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就要减负、稳岗、扩就业“三管齐下”,统筹起来考虑。


稳就业,要发展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培育新动能。稳就业不光要稳住存量,也要拓展增量;不光要稳住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也要善于从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中挖掘就业潜力。无论是数字经济、康养产业迎来发展契机,成为吸纳更多就业的“海绵”,还是一些企业实施“共享员工”模式,通过借调待岗员工整合人力资源,这些新思路在稳就业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有关部门应该为企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提供便利,在产业发展中扩大就业,在“应急”的同时推动“升级”。


在疫情防控中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要围绕重点任务和重点人群,因地因企因人分类帮扶,提高政策精准性。就地区而言,应严格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鼓励低风险地区的农民工尽快返岗复工,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就行业而言,对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的企业重点帮扶,加大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吸纳大量人就业的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就人群而言,尤其要重视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同时将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援助范围。避免“一刀切”,提高精准性,方能让更多劳动者各尽其才,让更多企业获得充足人力支持,激活复工复产的一池春水。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稳就业 保障民生之本


2.立足岗位奋斗 实现人生幸福


3.实现稳就业 发展有底气


[精彩开头]


示例一


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尤为重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国际国内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就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稳定和扩大就业面临较大压力。稳就业需要各个领域的社会政策全面系统推动,需要同步推进经济与社会体制改革,从而实现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示例二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可以说,这是习近平主席的“奋斗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简明最通俗的表达形式,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族复兴大业、实现中国梦最有力的动员。


示例三


就业,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就业和人力资源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一方面,部分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业难题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岗位虚席以待。人社部短缺职业排行的及时发布和系列培训措施,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指引,有益于就业市场供需错位问题得到缓解,是稳就业的及时举措。


[精彩结尾]


示例一


就业乃民生之本,更是社会的“稳定器”,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有好生活,才能让人们发挥聪明才智,才能使家庭更加稳定和谐,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目标下,相信人民的活力和创造力都必将得到充分发挥,迎来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


示例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惟有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坚强定力、把握“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战略主动、发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胜魄力,方能汇聚起齐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续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示例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让更多劳动者各尽其才,让更多企业获得充足人力支持,就能激活复工复产的一池春水。面对新的短缺职业,求职者主动出击、提升职业技能,相关企业抓住机遇、转型升级,一定能推动个人和企业实现更好发展,迎来美好未来。


资料来源: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短缺职业”折射经济转型升级 作者 邹 翔


人民日报:稳就业需要打好“组合拳” 作者 石 羚


人民日报:托底民生,多措并举稳就业 作者 李心萍


新华社: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清单” 记者舒静、齐中熙、王优玲、侯雪静、李劲峰、张超、王菲菲

 

 

博学教育与您同行!  

申论热点 > 时政热点 > 综合知识 > 行测备考 > 面试技巧 

面试视频 > 笔试视频 > 题库练习 > 开课信息 > 事业单位招考

分享到: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53号国旅大厦6楼(安农大南门)

联系电话:0551-62827270 / 62833186

合作伙伴: 国家公务员局网 安徽省人事考试网 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铜陵人事考试网 阜阳人事考试网 蚌埠人事考试网 池州人事考试网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 亳州人事考试网 QZZN

友情链接: 浙大博学 江苏博学 山东博学 安徽省人民政府 合肥人事考试网 合肥市公务员局 淮北人事考试网 芜湖人事考试网 马鞍山人事考试网 黄山人事考试网

博学公务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16021577号-1 经营许可证号:9134 0100 6910 69516R;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2006-2023 www.ahbxgw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