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分校 山东分校 浙江分校
服务热线0551-62827270
扫一扫博学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辅导资料 » 面试素材
辅导资料
2022年安徽省考/事业单位面试考什么内容?面试热点考点: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2-04-14 09:00:44    |    发布人: 博学教育    |    点击次数: 2119

第一节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经典语言

1、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2、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4、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5、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用最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新格局,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中国。

6、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绿色是硬要求。

7、推进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群众的同呼吸,共奋斗,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每个人的一小步,都是迈向美丽中国的一大步。
8、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10、“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

11、保护环境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是发展生产力。

 

第二节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事例

1、荒漠化治理、退耕还林。

2、长江的十年禁渔。

3、碳达峰:到203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峰值,随后逐年降低,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转折点。 碳中和:到2060年,我国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森林碳汇、碳捕捉技术等形式,抵消自身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零碳排放。

4、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不卖石头卖风景!两山论的来源地点。

5、楼兰古国的灭亡。

6、北塞罕坝三代林场人在半个多世纪中接续奋斗、矢志不移,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地上创造出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造福当地、泽被后世。

第三节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范文

范文一:建设美丽中国行走在路上 ——70年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

我们常说:“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可见生态文明在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间,我们创造了生态文明的伟大奇迹,国家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设立了中国面积最大、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治理了多条污染严重的河流。现在,我们可以仰望到湛蓝的天空,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城市被绿地、公园、水系环绕着,乡村也在开展环境治理,可以说整个中国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繁花似锦、日渐美好的生态环境。

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在生态建设中,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我们决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必须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心和方向,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在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的森林覆盖面积在逐年扩大,已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提高到22.96%。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创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奠定了基础。

我们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继续推进重点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镇、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抓好水源地环境保护、污染源整治、重点流域综合整治、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凝心聚力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山上的树、植被种植面积越来越多,河湖等水域逐渐清澈,让人民群众在青山绿水中共享美丽家园,在蓝天白云下共享幸福生活。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民行动、全员参与,每个人都是环境的受益者。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通过多种喜闻乐见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把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转化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行动,我们坚持倡导“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提出了“垃圾分类”的要求;发展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建议大家尽量采取“绿色出行”的方式;学会废物利用,节约使用水、电、燃气、汽油等资源,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建设美丽中国的这一梦想正在从政府主导过渡到全民参与的行动上来,每个人都身体力行的加入到环境保护中来。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健身的步道,我们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来源于自然,美丽中国,我们只有共建,才能实现共享。

70年来,我们一直为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新中国而不懈努力,加大投入。展望未来,美丽中国的图景更加令人憧憬。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拿出壮士断腕、浴火重生的勇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切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就一定能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范文二:保护环境

“春色满园关不住”到“接天莲叶无穷碧”,从“霜叶红于二月花”到“西窗寒岭千秋雪”......透过古典诗词之美,可以洞见自然四季之美。自然给了文人墨客无限的灵感,也给了人类文明无数的启迪。然而,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对生态无止境的破坏更加引人深思,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让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显然,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不应当是对立的,必须坚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前提在于尊重自然。大自然的伟力创造了生命,创造了生存的条件和环境,从而造就了生活。离开了自然的滋养,人类的生产、生活、发展就会难以为继。人造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自然文明是人造文明的基础。即便自然伟大如此,滥砍滥伐、过度捕捞、滥食野味等种种越过生态“红线”的人类恶行依然屡禁不止,导致自然屡遭重创,人类也屡食恶果。世界各地爆发的种种灾难是自然对破坏的控诉,是自然给人类的打击,是警示人类终究要为破坏自然“买单”。人与自然之间应当是互促互进,共生共荣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警钟长鸣。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以贯之的传统理念。自最早发生的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到儒家孟子称之“天人相通”,到唐代柳宗元、韩愈等人提出“天人合德”“天人相参”,表述不一,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也始终强调要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譬如广西就深入贯彻党中央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走绿色发展之路,成效显著,让山清水秀生态美成为了广西的靓丽名片。事实证明,只有顺应自然,平衡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在于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近年来,我国各地生态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不仅在脱贫攻坚战中帮助完成了带领人们奔小康的伟业,也在乡村振兴大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应当始终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当然,保护自然不光要放眼全局,也要着眼细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固然非常重要,而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尽责,人人保护,让保护自然环境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亦任重道远,意义重大。“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因为保护自然,就是在保护自己。

 

范文三:久久为功,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曾经,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欠账不少,如果不尽早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无论基于发展规律还是发展动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实现永续发展,必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等内容写入宪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全面推开;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领导机制;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彰显了治理决心与治理力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理成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只有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持之以恒地推进、坚决如一地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更好地迈上新台阶。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了,目标任务定了,政策措施就要跟着定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科学理论为指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治本之策。

制度是发展的优势。以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之所以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重要原因在于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等。因此,我们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推进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见效。

行动是治理的保障。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对各地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环保意识要强、履职尽责要到位、执行监督要严格,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在真抓严管中形成治理合力。对普通群众而言,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开展全民绿色行动,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把治理践于落实,把保护融入日常,落实落细落好,祖国大好河山就能更健康,人民生活就能更美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回应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就一定能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在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分享到: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53号国旅大厦6楼(安农大南门)

联系电话:0551-62827270 / 62833186

合作伙伴: 国家公务员局网 安徽省人事考试网 安徽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铜陵人事考试网 阜阳人事考试网 蚌埠人事考试网 池州人事考试网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 亳州人事考试网 QZZN

友情链接: 浙大博学 江苏博学 山东博学 安徽省人民政府 合肥人事考试网 合肥市公务员局 淮北人事考试网 芜湖人事考试网 马鞍山人事考试网 黄山人事考试网

博学公务员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16021577号-1 经营许可证号:9134 0100 6910 69516R;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2006-2023 www.ahbxgw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